搜 索
  >  原创艺术  >   李锡奇 Lee SQ      
原创艺术
请选择图片或分页浏览   1   2  
再本位系列-1
Lee SQ 李锡奇
70cm
Price: 咨询价格
再本位系列-2
Lee SQ 李锡奇
70cm x 70cm
Price: 咨询价格
再本位系列-4
Lee SQ 李锡奇
90 x 90cm
Price: 咨询价格
再本位系列-5
Lee SQ 李锡奇
90 x 150cm
Price: 咨询价格
再本位系列-17
Lee SQ 李锡奇
90 x 115cm
Price: 咨询价格
再本位系列-18
Lee SQ 李锡奇
50 x 100cm
Price: 咨询价格
艺术家简介
艺术家:  Lee SQ 李锡奇
传记:  李錫奇
1938年生於金門古寧頭
1955年保送入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
1958年組織「現代版畫會」,以突破傳統觀念及政治枷鎖,建立自由、獨立的現代精神藝術為主旨。
1959年開始參加國際性大展,代表作品〈落寞的秦淮河〉、〈失落的阿房宮〉,為感念故土情懷題材進入抽象形式的萌芽期。
1963年正式加入「東方畫會」,成為其中後期重要成員之一。
1964年發表「降落傘布拓印」系列,開啟台灣拓印抽象形式的先河。拓印本為版畫基本技巧之一,透過特殊布質拓印所產生的紋路和肌理,直接涉入精神、視覺與心理的反應,其純然與絕對的抽象結構在當時藝壇更顯前衛與獨特,也確定其現代語彙形式的開始。
1967年「本位」系列呈現本土探索西方「普普」和「歐普」藝術思潮的回應。得獎作品「方圓」系列靈感來自中國古畫〈清明上河圖〉,長卷中時空列序相生相滅、循環不息,被當時評論家形容為「視覺事件」,此時李錫奇已成功跨越風格成熟前的試煉。
70年代李錫奇的創作趨於寧靜、幽美、安祥與雅緻,以〈月之祭〉為代表,從傳統書法形制到感官暢然的氛圍。70年代末為推動藝術理想,而組織主持「台北版畫家畫廊」,以及爾後80年代中的「一畫廊」、「環亞藝術中心」、「三原色藝術中心」。由於當時藝壇市場偏商業走向,尚未出現學術導向之美術館,李錫奇集結民間力量,積極介紹、引介國內外優秀現代藝術作品,主辦國際現代藝術交流活動,推薦年輕前衛藝術家。
80年代初期李錫奇,以「大書法」創見「臨界點」系列作品。
90年代,李錫奇回溯遠古,作品呈現濃稠漆黑的寂鬱與霸氣,新傳統與後現代交錯,流露邊緣人子的悲慟,夾帶著強烈藝術本質的熱望,此時代表作品為〈鬱黑之旅〉,充滿感官語言系統與材質對話的深沉。
1995年進入民間藝術形式,匾額、春聯、書法抽象之美感結構的並融與拆解,呈現返樸歸真的赤子情。
1996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大型回顧展,
於2000年完成了韓國、日本、紐約、香港等地的巡迴個展,引起國際藝壇廣泛的重視。「後本位」不止是字形筆畫的拆離、重組,在結構架式中是跳接和並置,是書法美感、符號隱喻、匾額肌趣、春聯版色的多重語彙;是現代,也是鄉土,是精緻,也是民俗,一種最能呈現台灣靈慧的形態。
2001年的「歷史˙本位˙李錫奇:李錫奇創作歷程學術研討會」產生極大的迴響。李錫奇長期推動台灣現代藝術發展,也是最早提倡兩岸藝術交流的發起者。他以歷史見證者的角度,辨證傳統與現代的交斥、相融,深化時空與歷史的價值意義。
2002年「浮生十帖—錯位˙變置˙李錫奇」個展於歷史博物館。
2004年「金門碉堡藝術館—18個個展」展出〈戰爭˙賭˙和平〉作品,他專為金門碉堡展創作大型裝置,也是他嶄新的挑戰和出發。同年在瑞士日內瓦Gulerir Leda Fletcher舉行個展。
2005年「本位˙新發˙李錫奇」個展於上海美術館。2006年「七十˙本位˙李錫奇」個展於國父紀念館。
描述: 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,台湾的现代艺术运动兴起,许多现代画家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艺术的挖掘和传承,李锡奇就是最早的参与者之一。
在50多年的艺术创作中,他一直坚持中国文化的“本位”特色,力图为优秀的中国文化找到合适的现代舞台。他先是从中国书法中寻找灵感,将绢印版画的传统技法和现代造型艺术做全新整合,后来又深入祖国大陆,去湖北体验漆画魅力、到福州寻找最古老的漆画源流,再结合匾额等传统文化,用现代的表现形式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,创新多变的创作风格也为他赢得了“画坛变调鸟”的美誉。
早期的作品有《失落的阿房宫》、《落寞的秦淮河》,到后来的《月之祭》系列、《大书法》系列、《后本位》、《浮生十帖》乃至最近的《本位•新发》系列漆画。